<td id="yywxz"><ruby id="yywxz"></ruby></td>
      <tr id="yywxz"><label id="yywxz"></label></tr>
      <td id="yywxz"></td>
    1. <pre id="yywxz"><ruby id="yywxz"><menu id="yywxz"></menu></ruby></pre>
    2. <track id="yywxz"></track>
      <table id="yywxz"></table>
    3. 新聞熱線:0816-2395666
      設為首頁
      加入收藏
      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頁 > 時評
      課間10分鐘不該困在教室里
      发稿时间:2023-11-04 09:52   来源: 南方日報

        近日,多家媒體調查揭示中小學生“課間10分鐘”被約束現象:有班主任規定除接水、上廁所外,學生都要待在座位上;有學校安排值日老師、學生干部在每層樓巡查,嚴禁學生在走廊追逐玩耍;更有老師以強調紀律為名,想方設法讓好動的學生安靜下來,并美其名曰“文明休息”……小課間校園正在變得“靜悄悄”。

        “消失的課間10分鐘”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。2019年一項針對1900余名家長的調查顯示,75.2%的家長認為身邊中小學存在“安靜的小課間”,且在小學最為突出。然而,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、“雙減”政策的落地落實,如今這一現象仍“遍地開花”、層出不窮。有必要追問,到底是誰“偷”走了孩子們的課間10分鐘?把寶貴的玩耍時間還給孩子們到底有多難?

        綜觀各媒體報道,不難發現校方存在的顧慮與難處。其一,安全問題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。比如,不少城區學校的教學樓建得比較高,學生跑上跑下電梯不夠用,而狹窄的樓道較易發生擁擠踩踏。再比如,玩耍過程中學生偶有磕磕碰碰,而此時學校不僅要向家長道歉,還可能涉及賠償等問題。其二,硬件條件不充分當引起足夠重視。必須指出的是,目前不少學校的操場狹小、運動設施有限,恐難以滿足短時大量學生的涌入。此外,部分教師習慣于拖堂、提前上課等,亦嚴重壓縮了學生們的放松時間。微博話題“中小學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快沒了”沖上熱搜榜,或許也從側面說明了此問題存在的可能。

        即便如此,課堂10分鐘“靜悄悄”就合理嗎?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正所謂“文明其精神,野蠻其體魄”,只有精神世界充盈、身體健康成長,才是當代中小學生應有的樣子。然而,出現在各地的“課間被偷走”現象顯然有悖以上期待——過度約束不僅是在壓抑孩子的天性,可能導致其精神倦怠;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,比如出現近視、脊柱側彎等一系列健康問題。鑒于此,教育部制定的《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》就明確規定,“學校不得設置侵犯學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,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、游戲、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。”

        課間10分鐘,動起來又何妨?目前社會已就落實相關規定形成了普遍共識,且不少地方也作出了正式回應,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在于把規定落到實處、落到細處。細究各地的典型做法:有學校主動加強對學生的技能指導和安全教育,以降低磕碰等意外發生的概率;有學校派出體育教師、年級教師等在樓梯、操場進行巡查,以確保學生平安……以上有益經驗值得學習。此外,家校共育才能攜手同行、共創未來,當發生校園安全問題時,社會和家長亦應多一份理解與智慧,而不是將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和教師。

        “讓我們那疲勞的眼睛看一看藍天,讓緊張的大腦吹進清風……”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歌詞中的美好畫面必將走進校園生活、走向美好現實! (靜 子)



      相关新闻:
      图片推荐
        <td id="yywxz"><ruby id="yywxz"></ruby></td>
        <tr id="yywxz"><label id="yywxz"></label></tr>
        <td id="yywxz"></td>
      1. <pre id="yywxz"><ruby id="yywxz"><menu id="yywxz"></menu></ruby></pre>
      2. <track id="yywxz"></track>
        <table id="yywxz"></table>
      3. 国产品自偷自偷综合不迷路,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,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,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